| 产品名称: | Leucostoma persoonii (Nitschke) Höhn. |
|---|---|
| 商品货号: | TS305292 |
| 中文名称: | 核果黑腐皮壳菌 |
| 属名: | Leucostoma |
| 种名加词: | persoonii (Nitschke) Höhn. |
| 其它保藏中心编号: | Bt0238 |
| 来源历史: | 山东果树所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|
| 收藏时间: | 2008/4/20 |
| 原始编号: | SD8024 |
| 原产国: | 中国 |
| 模式菌株: | 非模式菌株 |
| 主要用途: | 研究;教学 |
| 特征特性: | 核果黑腐皮壳菌Valsa leucotoma (Pers.) Fr.,无性态为核果壳囊孢Cytospora leucostoma Sacc.。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子座内,扁圆形或不规则形,器内具多个腔室,有一共同的长孔口伸出寄主表皮外,大小536~637μm×101~168μm,内壁密生分生孢子梗。分生孢子梗单胞,无色,顶端着生分生孢子。分生孢子单胞,无色,香蕉形,略弯,两端钝圆,大小3.3~6.6μm×0.6~0.7μm。子囊壳埋生在子座内,球形或扁球形,大小300~360μm×250~356μm,有长颈,长450~550μm。子囊棍棒形或纺锤形,无色透明,基部细,侧壁薄,顶壁较厚,35~45μm×7~8μm,内含8个子囊孢子,排列成两行。子囊孢子单胞,无色,微弯,腊肠形,大小9~12μm×2.0~2.5μm。病菌以菌丝体、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枝干病部越冬。次年春季菌丝活动,在病部扩展危害。病斑发展到一定程度,出现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,一般感染1年后,出现分生孢子器,2~3年后形成子囊壳。病菌孢子借风雨、昆虫等传播。主要通过伤口侵入寄主,其次是皮孔。 |
| 具体用途: | |
| 生物危害程度: | 四类 |
| 寄主名称: | 桃 |
| 致病对象: | 植物 |
| 致病名称: | 腐烂 |
| 传播途径: | |
| 分离基物: | 植物/桃树/枝干 |
| 采集地: | 山东泰安 |
| 培养基编号: | 14 |
| 培养温度: | 25 |
| 基因元器件: | |
| 资源保藏类型: | 培养物 |
| 保存方法: | 定期移植法 |
| 实物状态: | 有实物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