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原理
许多蛋白质分子在其表面含有较多的赖氨酸残基。这些赖氨酸残基的游离ε-氨基可与FITC(其激发波长为492nm, 发射光波长为525nm)共价结合。与FITC结合的抗体可用为特异性的探针,以测定细胞相应抗原的存在。FITC具有很高的量子产量(发射光与吸收光的比值,0 .85),而且形成的偶联物的稳定性很好。FITC是应用最广的荧光染料,流式细胞仪就按FITC的特性,设计了激光波长为488 nm,很接近于FITC的最大激发波长492nm)。
偶联反应是在pH 9.8条件下,赖氨酸残基的游离ε-氨基与FITC发生的亲核反应,由此形成硫脲连接。
试剂及仪器
l 待偶联抗体
l 碳酸氢钠缓冲液:25m mol/L Na2CO3 / NaHCO3缓冲液pH9.8 (新鲜配制,配法见附录)
l PBS (见附录)
l 叠氮钠(有毒试剂)
l 异硫氰酸荧光素(I型异购体,有商品供应)
l 电磁搅拌器
l 铝铂
操作步骤
1. 用碳酸氢钠缓冲液pH9.8稀释抗体为1-5mg/ml,或抗体对该缓冲液充分透析,以足以使赖氨酸不解离(去其正电荷),但注意保持大部分蛋白质仍未变性;
2. 将透析袋放入100ml 含0 .1 mg/ml FITC的pH9.8碳酸氢钠缓冲液(新配制)的烧杯中,用铝铂包烧杯以避光,4℃搅拌过夜;
3. 上述抗体液对PBS在4℃透析以终止反应。其间至少更换PBS液三次,直致480nm 的吸收为零;
4. 加入0.5g/L 的叠氮钠。此后,结合物在4℃避光保存,或分装后在-20℃冻存。
荧光偶联质量的检测
用标准免疫荧光染色试验以测定偶联率。
或用F/P值测定对其FITC标记质量进行鉴定:
取结合物液0.2ml,加PBS 2.8ml(或两者均改用半量),测定其A490/A280,查 FITC标志曲线得其浓度μg/ml值,按IgG的消光系数(mg/ml约A280 1.2),可计算其F/P值,即每mg抗体所标记的μgFITC的比值,可以此鉴定及比较各批标记物的质量。
实验要点及说明
1. 偶联反应要求在尽可能接近pH9.8的溶液中进行,而且注意在反应过程中要保持此pH水平;
2. 要确定在偶联反应缓冲液中不含游离氨基(Tris,氨及叠氮钠均可与FITC反应,因此会降低蛋白质与FITC的偶联率);
3. FITC与蛋白质的比值(F/P),可通过测定495nm与280nm吸光度来鉴定。此比值的范围应为0.3-1.0(方法见前);
4. FITC唯一的缺限是易被光淬灭,因此复合物必须始终避光保存;
5. 如果FITC-复合物对PBS透析不充分,可能造成高本底,对免疫荧光染色产生干扰;
6. 如果被标记的蛋白质是第二抗体或通用的第一抗体,则从商品购置可能更方便可取。
参考文献
1. The, TH and Feltkamp, TEW. (1970) Conjugation of f 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to antobodies. I. Experiments on the conditions of conjugation. Immunology 18, 865-873.
2. The, TH and Feltkamp, TEW. (1970) Conjugation of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to antobodies. II. A reproducible method. Immunology 18, 875-881
(朱正美)